笔趣阁

小说铺>大风起龙门演义 > 2节 峄县宋东甫(第1页)

2节 峄县宋东甫(第1页)

褚思鹏:“那正是本家兄长,我这个兄长可是一身好本事,只是有句话不当我讲,他实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搁哪弄来一把短枪,可就不得了了,整天咋呼着自己是司令,逮着谁就让谁跟他混,还要喊他褚司令,不过,还真没几个人愿意跟他,三五个小混混,都是没饭吃的人,成不了气候。”

朱木石:“我前几日听说褚家堡有个褚司令,听说他手下有一批弟兄,正要去会一会他,以望他将来成为一股重要的灭倭力量,不过看来,却基本上是个孤杆司令。”

褚思鹏闻听,面上又是一红。

朱木石道:“既是这样。褚兄弟,你是四区,我是二区,你我两个区本就相邻,北面的地理情况你是很熟的。我部所在之地,你也是知道的,你若想去时,只把身边事处理完毕,则随时可去,届时,我在那儿候你。”

褚思鹏喜道:“好,好,好,如此甚好……”

朱木石:“朱古?朱古乡?你看,东边那个个是不是朱古乡?”朱木石边说边指着东边的那个村子。看那村子也就有三里之遥,外有围墙,内有数十户人家。也是在一个山坡之下,同北许阳村一样。自山坡上看去甚是明了。

褚思鹏道:“嗯……,是,也是……”

崔毓柳疑道:“什么叫也是?”

褚思鹏道:“是这样,这个朱古乡实则有几个小村构成。这个是朱古乡唐庄,再向东有个村子叫西朱古,西朱古东边的叫幺朱古,幺朱古和西朱古之间有一条小溪相隔,幺朱古东边的叫东朱古,看到最东面的那个山没有,那山叫马头山,马头山西坡下就是东朱古。马头山有三个峰起:马头、马鞍、马尾。马头向正南,马尾后百丈左右有个小土疙瘩山,当地人说那是马拉的马屎蛋子。西朱古北面一里路左右的那个山头就是朱古山,朱古山的东山坡上有几十户人家,当地人干脆也叫朱古山或者叫小北山,毕竟和那四个小庄相比是在北面吗。”

朱木石点点头道:“我看唐庄东是一座塔吧?”

褚思鹏道:“是塔,朱古塔,七层。”

朱木石道:“有塔,也说明这个地方也并非太过落后,毕竟因着佛教的缘故。”

褚思鹏道:“其实这个地方是个旮旯窝,蛮落后的,北面离咱峄县城近百里路,西南离徐州百把里,东南离邳县城也是百把里,东北离台儿庄四十多里,这算是近的。西面是滕县九区,西紧邻贾汪煤矿离这也是近四十里……”

朱木石道:“这么说,这个地方委实是个旮旯窝。”

褚思鹏道:“可是个地道的旮旯窝,南面十里一条河东西走,叫不老河,北面四十里两条河东西走,就是新河和运河,向南不方便,往北也不方便,说白了,这就是个大点儿的河套。”

朱木石:“这东面是山,西面也是山,北面还是山,生活在这个地方实是不容易。”

褚思鹏道:“就因为不易,出了一个有知识的,便整天挂在口上。宋东甫先生就在这个唐庄读过私塾,这周围几个村的人一提宋东甫都说,旺庄村的,在唐庄读过书,口里还蛮有傲气的。”

朱木石精神为之一振:“宋东甫?宋东甫先生确实是个有才学的,他可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呢!他是旺庄村的?这个旺庄村应当说离这不远吧?”

褚思鹏道:“不远,不远。你看那个朱古唐庄,向北二里路便是孟省村,再向北三里是李山口村,李山口村北二里路便是旺庄村。”心里却是暗暗吃惊:“怎么,这个宋东甫怎么也是黄埔军校生,我怎么没听说过?”

朱木石大为高兴:“好啊,想不到此次不经意间竟然能来到宋先生的家乡。”

褚思鹏奇道:“你与宋东甫先生很熟吗?”

朱木石兴奋的道:“我与宋东甫先生不熟,不过,他与我的恩师张别轩先生熟,而且很熟。宋先生对我的恩师张别轩先生还有过很大帮助呢。”

这时崔毓柳禁不住插话道:“他们两个是不是同窗?”

朱木石转向崔毓柳道:“同窗,实实在在的同窗!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民国二年宋先生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峄县参考的人可不少,可是被录取的也就宋先生一个,从这个角度,说宋先生才华横溢可一点都不过分。”

“恩师张别轩是三年之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毕业之后想入峄县高小任教,只是那时峄县高小被王恒兴家族掌控。恩师因为没走王家的门子,空拿着一张高等师范学府的文凭,就是进不去。”

“好在当年的一位师长褚福英先生在咱峄县韩庄镇小学做校长,见他很窘迫,便聘他到韩庄任教。民国十一年,这个宋东甫先生做了峄县高小的校长,正需要有学问的人任教,这才把他调到县城任教。”

崔毓柳叹道:“这就是了,有了同窗这层关系,有许多事还是很好做的,你当年也不是……”

朱木石神情肃然道:“嗯……,这条命,也算是我的一个姓黄的同窗给的了,这个情这辈子怕是还不了了。”

褚思鹏闻言心中陡然灵光一闪:“姓黄的同窗,莫非便是马兰的黄一茫?这个黄一茫不也是黄埔军校六期的吗?还有那个孙白洪,这几个,当年可是为人称道的,都是黄埔六期生,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可转今一想:“嗯?不对不对,天南地北,姓黄的多了,怎么就能断定是黄一茫?不是不是……”

褚思鹏心中只管思量,毕竟此是初次相识,不便相问,耳中却听得崔毓柳道:“同学情高,什么人情不人情的,也不拘泥这一时。再者说了,大恩不报。这事,就忘了吧。对了,这个宋先生我也老长时间没听到他的消息了,如今不在峄县了吧。”

朱木石眨眨眼松驰了下这才说道:“确实不在峄县,如今可能在湖北均县了吧。”

崔毓柳也有些意外:“咦,怎么跑到湖北去了?”

朱木石叹道:“这个宋先生!在峄县高小校长的位子上做了三年便辞职了。然后加入了国民党,此后又弃了公职,在北面抱犊崮山区组织了一个别动队。民国一十五年,国民革命军自南面江苏邳县的八义集北攻,他与他的别动队南下,两下夹击张宗昌部,使其大败。”

“民国一十七年,在南京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系政治科。此后又回到济南师范任教,再到兖州师范任教,更到济南私立育英中学任教,在寿张乡村师范任训育主任的时候,适逢七·七事变,整个学校就迁到了梁山。”

“教育部此后布了一条命令,山东省但凡中等以上学校,一律南迁。他和他的学生先到了许昌,后又往湖北,目下也许已经又迁离他处了。”

崔毓柳赞道:“厉害!宋先生有爱国之心,有救国之举,实是难得,难得!”

朱木石道:“宋先生是个值得人敬佩的人,是一个值得人为他而骄傲的人。村民以他为荣,这一点不错,很好,很好。褚兄弟,正南这个村庄是什么?”

朱木石突然转头问褚思鹏。

褚思鹏闻言一怔,随即吱唔道:“哦?什么村?正南什么村?正南,正南是南许阳,南许阳偏东一点是崔楼,再向东就是新集村,新集村东去就到江苏省铜山县的汴塘镇了。”

原来褚思鹏听说这宋东甫竟然也是黄埔六期生,心中老大不自在,正自怪自己少见寡识,又暗自思量:“这样一来,你和这姓宋的不也是同窗了?”当时黄埔军校名闻全国,但是却有很多分校,朱木石考取的是湖南长沙第三分校,虽说都是黄埔六期生,这同窗二字,其实难当,这一点褚思鹏是不知道的。

朱木石微微颔:“汴塘!汴塘……,这个汴塘如今是铜山县的了,原来也是峄县的一部分呢,大清朝的时候还是,到了民国期间就变了。”

褚思鹏道:“是这样,那刘平、牛闺女等就曾攻占这个地方,光是营栅就是数十里,那声势可真不得了。”

朱木石叹:“一代豪雄!只是不得善终!竟死于屑小之手。这个汴塘镇,我大清时的峄县政府可是对它看重的紧哪。知道吗,峄县的城隍庙就是在这个汴塘。光绪年间《峄县志》就有记载,说是‘城隍庙,南八十里,汴塘西,创始无考。邑之正祀,而奉之边境,亦异事也’。我看到这样的话也是奇怪,这个汴塘距峄县城近百里路,一个县的正规的祭祀之所竟然放在这么远的地方,的确不可思议。这几年也就有心到这个汴塘来看看,看它到底与它地有何不同,以至于把个城隍庙设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地方。可就是抽不出时间。”

褚思鹏笑道:“这不正好,这个汴塘也就十里左右路程,今儿个去看看就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