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小说铺>盛世缔造者 > 第23章 恐怖阴影(第1页)

第23章 恐怖阴影(第1页)

由于窦漪房的心机极为深沉,她在宫中左右周旋,充分施展着她的智谋和手腕,可以说做得非常成功,不仅抗住了吕王后的不断打压,还成功地阻止了慎夫人和尹姬怀孕,并且她的这些阴险举动,除了被她收买的人外,没有其他任何人知晓。

窦漪房能够做成功这些事,主要是靠她的心机和手腕。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得到了国舅薄昭私下里的帮助。

薄昭和窦漪房之间的很多事,两人都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薄昭在代王宫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作为代国王太后薄姬唯一的弟弟,也是代王刘恒唯一感到值得信任的亲戚,无论是代王刘恒还是薄姬,都紧紧依靠着他来支撑代国特别是代王宫的一切。代国和代王宫中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薄昭操控。一定程度上讲,是薄昭在操控和掌管。无论是代王宫中的事,还是代国国内的事,只要有薄昭的帮助,就没有办不成的。正因为这样,窦漪房也是千方百计地拉拢、讨好薄昭。

当然,薄昭这样做,也是在有意悄然拉拢和窦漪房的关系。

对刘恒爱过的女人,薄昭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王后吕氏背后有强大的势力作支撑,薄昭自然不敢招惹,但对吕王后强横霸道的作派,也很是看不起,虽然不敢得罪吕王后,但也没有帮过她多少忙,相反,还在背地里做了不少不利于吕王后的事,只不过做得比较隐蔽,不为人所知而已。

对窦漪房,薄昭的态度就和对吕王后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一方面是因为窦漪房千方百计地讨好拉拢薄昭,使薄昭对窦漪房颇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薄昭觉得窦漪房在宫中的处境显得有些可怜,内心里有些同情,再加上薄昭觉得窦漪房是代王宫中地位最具有变化性的一个人,他内心里有一种期待。代王迟迟不册立王太子,薄昭知道是因为刘恒对吕王后不满,是在有意拖延。

刘恒满意的慎夫人迟迟没有生育出王子,尹姬也同样一直没有生育。刘恒拖延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两个人能够生育出王子来。慎夫人和尹姬始终没有生育的原因,薄昭心里多少明白一点,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把柄。另外就是薄昭觉得窦漪房也和自己一样,虽然在宫中的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却始终处于下人的地位,内心里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因为这种种因素,在对待窦漪房时,很自然地便有一种倾斜心理,对吕王后活着的两个王子进行安顿时,也很自然地想到为窦漪房做脸上贴金的事。

宫中的人都知道窦漪房和吕王后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能够收容吕王后所生的两个王子,自然显示出了窦漪房的宽容大度,使她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更好的印象。而能够将吕王后所生的两个王子交由她照看,也说明代王和王太后对她是充分信任,这对她以后争取代王宠幸,并在后宫争得更好的地位,以及规避高后的报复都创造了条件。

但让薄昭万万没有想到的,正是他的这一安排,使窦漪房产生了继续谋害吕王后在世的两个王子的动机。同时,也使他自己落入了成为凶手的陷阱。

吕王后被摔死的应急善后事宜处置得差不多后,薄昭和薄富商量,开始对外发出吕王后病重的消息。同时,公开宣布,为有利于吕王后安心养病,停止所有对吕王后的探视看望。

为了让消息看起来更象是真的,每隔几天,薄昭都会安排不知情的侍医为吕王后抓药。当然,侍医只能听取由薄昭安排的“侍候”吕王后的所谓贴身宫女叙述病情,然后根本宫女叙述的病情开药。这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始皇帝病死沙丘后,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为掩人耳目所做的一切。

那个和吕王后最贴身的宫女冬花,在吕王后死后的当天,薄昭便采取强制措施将她单独关押了起来,没过几天便对外宣称冬花暴病身亡。实际上,是薄昭让薄富将冬花杀害并秘密掩埋了的。薄昭清楚,如果不把冬花处理掉,作为吕王后的贴身宫女,又是吕王后从娘家带来的侍女,她肯定会想办法把吕王后被代王摔死的消息传递出去,如此的话,薄昭的所有努力就等于白费功夫。

冬花的死虽然是薄富秘密杀死的,就是公开处死冬花,在代王宫也不会引起大的不良反响。因为是随吕王后从吕家到代王宫的,在冬花的身上,也带有明显的吕氏族人的强势和跋扈特点,再加上因为依靠着吕王后,冬花对宫里的所有人都是一种颐指气使的派式,包括对代王刘恒,都不是十分尊重,甚至还敢对代王的话进行顶撞。宫中的人虽然对吕王后不满,却不敢把吕王后怎么样,于是便很自然地把对吕王后的不满转移到冬花身上,几乎宫中的所有人都对冬花不满,诅咒她早死。所以,冬花的死,在代王宫中连泡都没有冒一个,这可以说是冬花的最大不幸和悲哀。

吕王后一共从娘家带了五个贴身侍女到代王宫,其中一个被刘恒临幸后怀了孕,生产时难产死了,另外三个侍女比冬花会处事一些,宫里的人对她们的看法要好一些,她们被关押起来后,薄昭并没有象对待冬花那样很快将她们处死,只是三个侍女知道自己的主子死后,以主子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她们就是活着,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便有两个侍女在被关押期间自杀身亡,另外一个侍女因为境遇的巨大变化,不久也生病死了。这也是古代这些没有身份和地位的下人们的共同命运。

尽管把吕王后被刘恒摔死后的相关事项做得非常周密,但薄昭知道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啊!不对,这个时候还没有纸,不存在纸包火的问题,能够供人们普遍使用的纸的出现,还要等上近两百年,一直到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才在对大概是高后到武帝时期开始出现的造纸术加以改进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的纸来。由于新造纸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或“蔡伦纸”。叫蔡伦为“蔡侯”,是因为后来蔡伦被封为“龙亭侯”。在此之前,人们书写所用的东西,一是竹简,二是动物皮,三是丝绢。由于动物皮和丝绢的成本都非常高,所以最常用、最普遍的书写之物便是竹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