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
沈如意正在一个一个画图,等画到折扇时,她指着图纸道,“像这样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折扇,古书记录过这样一句话:“宋元之前,中国未有折扇之制。”折扇是从明代以后才成为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最爱。
季文川想象不出折扇是什么样子。
沈如意笑道,“竹子制扇算是普通的,最好用檀木。”
檀木扇不仅质地坚硬,而且纹理细腻,每一片扇骨都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馈赠。轻轻一摇,淡淡的檀香便弥漫开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古林之中,心旷神怡。
当然了,先推竹折扇,等这个普及了,再来推檀木的,那个就算有人想仿制,也得看看原材料。檀木资源稀缺,制作工艺复杂,不是轻易能够仿制的。
“经你这么一说,好像每个文人都该配一把似的。”
“那是当然。”
“那什么时候做好?”
季文川迫不急待想拿到手里试试感觉了,是不是像她说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沈如意一套木工工具在端王府没带来,幸好李家村也有木匠,只是他们的工具简陋,只能将就着用。
出租院里出现了一奇景,几个大男人围在沈如意身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灵巧的双手,只见她熟练地操作着简陋的工具,从劈竹条开始,一直到细致地打磨竹片,裁剪出一片片光滑的扇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木屑的味道。
沈如意笑道,“南山先生,别光看我做,交给你的扇面赶紧画起来啊,不要等我扇骨做好了,你的扇面还没好。”
扇面选用的是雪白的绫绸,一时之间,季文川竟不知道画什么好。
沈如意提醒道:“山水,花鸟、人物,或是题诗都可以。”
季文川看向小娘子。
沈如意扬眉,“浓墨重彩或是寥寥几笔,全随先生之意,多有意境。”
季文川:……
行吧,被小娘子忽悠的不想画也得画了,他无奈地笑了笑,拿起画笔,开始在雪白的绫绸上勾勒轮廓。
一边是锯子和小锉轮番上阵,发出沙沙响声,另一边是南山大儒季文川卷起袖子泼墨挥毫,小小院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竹屑的清香和墨汁的芬芳,安旬等人一会儿看看大儒画画,一会儿瞧瞧女匠工,一双眼都忙不过来,既热闹又安静,整个场景充满了文艺氛围感。
官道上,五月阳光下,有辆低调奢华的马车直奔李家村而来,道路边上,树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马车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车厢内有人伸手挑起窗帘一角,朝外眺望。
随从拉缰绳靠近,“主子,就要到了。”
“嗯。”车厢内贵公子落手,窗帘跌落,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一个时辰后,沈如意的扇骨与季文川的扇面差不多同时好了。
“现在就把他们粘合到上面。”
这可是技术活,前世,沈如意作为文化博主,做过折扇,知道如何贴合好扇面。
她曾在古色古香的工作室里,仔细挑选每一片竹子,感受它们的纹理和韧性。在阳光透过纸窗洒下的温暖光芒中,她用细腻的手法将竹片裁剪成形,再小心翼翼地拼接成扇骨。接着,她选取上等的丝绸,将其细致地裁剪、熨烫,确保每一寸都完美无瑕。最后,她用特制的胶水将扇面与扇骨紧密贴合,整个过程充满了专注与耐心。
这一世没有特制胶水,只能用面糊仔细的刮上去,一下又一下,耐心而又仔细。
一直干到傍晚,一把漂亮的折扇才做好了。
她坐在长凳上,手中握着刚刚完成的折扇,感受它轻盈的质感和独特的韵味,轻轻的开合,直到折痕变得丝滑后,她才站起身。
几人一直盯着她手中的扇子,半圆弧度,配以南山先生墨宝,看着就矜贵不凡,很是吸引人。
“这就好了?”
沈如意点点头。
安旬点头:“确实比蒲扇精致。”
张五松附合,“岂止精致,还很高雅。”
沈如意朝众人高深莫测的笑笑,“各位瞧好。”
学影视剧中的才子大侠,扭动手指,身体配合手臂划出一个潇洒漂逸的动作,定格在众人的视线里,真如诗文里说的那样‘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那样赏心悦目,令人如沐春风。
众人:……
小娘子虽然女扮男装,可分明只穿一身短褐葛衫,连耳坠都没有,夕阳西,满天霞光恰好落在她面庞上,浮起一层极不真实的朦胧光晕,一双明眸灵动出尘,如梦似幻。
从马车下来,没人接待自己进来小院的端王宋衍:……
在瞧见的一刹那,他那一潭浓墨似平静的眼底,忽然就掠过了无数光华。
沈如意面朝门口,看到宋衍来了,连忙合起扇子越过人群过来行礼,“如意见过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