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小说铺>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665节(第2页)

第665节(第2页)

其三,签字,但注明中国对山东问题条款不予承认。

陆徵祥附上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第一、二种都不现实,只能采取第三种。

也就是说,陆徵祥主张有条件签字。

不过历史在这时候拐了一个巨大的弯。

陆徵祥和北洋政府都没有想到,在他拍发电报跟北洋政府商讨最后方式时,同在巴黎的梁启超已经在几小时前将情况发给国内,从而不可控地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

很难判断梁启超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初衷肯定是想通过向政府和国民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向和谈代表施压,令其千万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爱国之心油然可见。

不过梁启超在北洋政府没有形成最后决策之前,将消息提前公布,似乎有超越程序之嫌。

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研究系对执政的安福系的打击。

5月2日的《晨报》顷刻售罄,短短两天后,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出现。

梁启超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一封电报有这么大作用。

后来被赶下台的曹汝霖以及安福系要员把“五四运动”归咎于梁启超以及研究系。在他们看来,发表了很多关于和会文章的国民外交协会以及《晨报》都隶属于研究系。

不管政界如何争论,反正原先对取得欧战胜利、并对巴黎和会抱有巨大希望能够收回山东的国人,被泼了个透心凉。

北洋政府那边,众议院立马召开会议准备对内阁施压。

国民外交协会也作出几项决定:5月7日国耻纪念日(二十一条而来),召开国民大会,如巴黎和会不能同意中国的主张,即请政府撤回专使。

更多的电报则发往巴黎中国代表团,警告代表团不得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甚至直接警告陆徵祥:“公敢签,请公不必生还!”

第六百四十七章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

从欧洲返回美国时,李谕正好有幸搭乘了一次飞艇,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跨大西洋的飞艇航行———只不过比历史上稍微早了那么两三个月。

飞艇从英国出发,加上机组人员,共有三十人。

价格相当高昂,收了李谕200英镑,这些钱足够买辆豪华汽车。

过程中有个小插曲,飞到半空时,机组人员发现了一个不在乘客名单上的人,后来才知道是个装配工,偷偷藏在了飞艇上,随即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飞艇偷运客。

飞艇虽然没飞机快,但怎么说也比轮船快一些,仅仅四天后就抵达纽约上空。

不得不说,如果单纯为了享受生活,坐坐飞艇确实蛮有意思。有钱人好像都喜欢慢生活,而且是标新立异、别人没有的慢生活,飞艇正好可以大大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在高空俯瞰地面城市可没多少人能体验得到。

飞艇停靠后,记者以及很多纽约名流前来迎接,次日的《纽约时报》甚至用“人类的壮举”称赞,估计收了广告费做做宣传。飞艇的成本那么高,必须维持高票价和高热度才行。

随后,包括福特、亨利·利兰、小摩根、托马斯·杜邦、查尔斯·凯特林在内的一众美国顶级企业家在华尔道夫酒店举行宴会,邀请了李谕。

这帮人都是在一战时期赚得盆满钵满的,感觉更像个庆功宴,同时借此机会加深一下与李谕的关系。

李谕在汽车界的名声并不响,毕竟做的不是整车业务,民众很少有人知道。但这些业内大佬们都知道李谕有多重量级,他手里无数的专利随时都可以卡任何一家企业的脖子。

现在杜邦公司手里有通用汽车公司非常多的股票,很有话语权。

(多说一句,小鬼子自己还觉得没捞够本哪!日本代表团团长西园寺公望回国后,对天皇抱歉道:“很遗憾,我们没能实现全部愿望。”

潜在代价则是中国爆发了非常强烈的爱国运动,严重阻碍了日本计划中对中国经济的蚕食计划。

反正现在想针对小鬼子,美国佬是最佳的合作对象。

与此同时,日本想称霸东亚的野心让英法美等国非常警惕,英国人已经开始认真考虑与日本海军未来的合作,很多西方人坚称日本是“黄色的普鲁士”。到了1921年,沃伦·哈丁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府更加反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